【我很愛這張。真真在牆上寫:Were not we having tears in our eyes through the passing of time(在漫長歲月中,我們不是偶而垂淚?) 】

  

  我看了那篇沒來得及看的影評

  http://www.safariunderground.net/archives/203 

  不能理解為什麼一直有人批評真真加入學運那段

  就算沒看過原著

  不知道加入那段的用意

  可是我認為

  導演根本沒有那麼輕易的想運用學運的符號

  來象徵同性戀愛情的爭取自由

  好吧也許也有

  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
 
  學運帶來了真真跟蝶的仳離
 


  真真的個性其實是極端的

  (但是電影並沒有很明顯的刻劃)

  她面對不想做的事是懶洋洋的

  她喜歡做的事卻會全心投入

  她愛蝶

  但是卻沒辦法在蝶身上獲得完全的平靜

  所以她去找尋更多能讓她全心投入的平靜
 
  然後她認識了從事學運的女生

  一頭栽進去

  覺得學運的世界比讀書有趣

  於是熱中

  然後開始不回家

  剩蝶一個人時時在等她回來

  蝶開始越來越無法理解真真

  縱然她也愛真真

  但是蝶懷疑真真是不是跟那個學運女生有曖昧

  恰巧蝶母那時候狀況不穩

  她們之間越來越無法體諒對方

  真真責難的看著在錄學運影帶時call機響起的蝶

  蝶則不能諒解的瞪視她去探母時要她順便洗照片的真真

  她們的世界發生了裂痕         

  愛情不能包容一切

  學運這個符號變成蝶跟真真從相愛到漸行漸遠的歧點

【學運失敗,真真回去抱著蝶哭,而蝶只是面容無奈的煮著粥。】
 


  真真看著六四事件淚流滿面這一幕

  我的解讀是

  她全心投入的事物

  最後以殘暴的方式作為結局

  她當然難過

  但是如果單看這點

  會覺得這跟整部電影很格格不入

  可是如果接連著整部劇情

  在她看新聞報導六四事件之前

  是她去把喝得醉醺醺的蝶帶回家

  蝶東倒西歪的躺在沙發上

  還一邊嘻嘻笑著說「預謀~」

  (之前真真跟蝶說

  她覺得這世界的一切都是寫好的

  因此不管相不相信、努不努力

  其實早就有定數

  蝶就說「不如我們就叫它『預謀』」)

  真真瞪她一眼

  原著裡寫道

  真真開始不滿蝶像個白痴大學生

  我個人認為這段就是在呈現原著

  所以,真真的流淚必須跟整個情景並列著看

  沒有必要逕自認為學運這段多此一舉



  原著寫中年蝶去找真真問個明白那段

  蝶的心中其實還是愛著真真的

  「只是那種愛不再激烈也不會傷人,

  她就像我心底一只小小的盒子,

  存放著我所擁有過最純粹、真實的愛情。」

  因此每次看著真真跟蝶年少時代的故事

  內心都會想起原著那句「我心愛的真真」

  感覺到特別捨不得

  而且劇中不斷出現一種粗顆粒、模糊的鏡頭

  由於我不是相關科系

  所以我不知道這種鏡頭是什麼

  從其他影評心得得知應該是什麼H17的鏡頭吧

  其實導演一開始用這種拍攝方式

  主要有一點是要降低成本

  沒想到竟然造成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

  因為那種拍攝都是以某人的視角來觀看對方

  所以我個人都解讀成那是觀看人對對方的情感流動

  象徵了情意的灌注

  像蝶在咖啡店看著小葉

  就曾經用這種鏡頭

  然後開始留心這個女孩

  因此我覺得除了如夢似幻

  還有一種愛情流動的修辭策略



  話說《蝴蝶》現在是我最愛的電影

  每晚做運動都會看個數十分鐘

  目前在看第五遍

  偶爾找到網路上的影評

  就會看一下

  喜歡的就收藏

  不喜歡的或不悅的就做出反駁

  是否一整個太瘋狂?!

  但我想我好一陣子都會這個德行......



  補充:

  少年蝶由陳逸寧飾演,少年真真由蔣祖曼飾演。

2007/10/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e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